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员工专区首页合作社资质组织架构供求信息新闻动态信息中心创业历程
靖远高原宏枸杞种植销售合作社新闻动态合作社新闻行业新闻 合作社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站内新闻

白银市枸杞产业发展探析

2011-04-01 14:06:01作者:高子发通讯员刘生福王兴富阅读次数:2708打印返回

红与绿的富民方程式

      “甘肃十大名果”之一的枸杞,虽无人参之声望,虫草之名贵,但无论男女老幼,贫贱富贵,识之者广,用之者众,称得上养生佳品,保健良药。近年来,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枸杞价格一路走高,白银市的枸杞种植也迅速发展到12万亩,红红火火的枸杞产业迈开大步,迎面走来。

枸杞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能益精明目、滋阴补肾,更有延衰抗老的独特功效,其药食同源的养生滋补功能,一直受到中外医学界和食疗专家的格外推崇。

       在白银市,枸杞独具特色的高效益产出,颇为有效的生态保护功能,使其种植成为如日之升的“红”、“绿”兼备产业。

 一位村支书眼里的枸杞果

      景泰县草窝滩镇西和村有325户、l500多口人,4000亩耕地3500亩种植枸杞,其中2800亩在盛果期,平均亩产干果700斤以上,当年新植700亩,平均亩产干果l00多斤,总产量约203万斤。村支书刘明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产期的枸杞收购价最低每斤l5元,最高每斤23元。按平均每斤l9元计,总产值达3800多万元,户均近l2万元。除去生产成本,纯收入2300多万元,户均7万多元。

      “这红艳艳的枸杞果简直就是金果果啊!”

       西和村村民罗广兴25亩耕地全部种植枸杞,收获的干果2.25万斤待价未售。若按当前收购价每斤25元计算,产值可达56万多元,纯收入在33万元以上!

      “ 枸杞树就是致富树!”在西和村,70%的家庭拥有电脑,70%的家庭购买了汽车,还有20%的家庭在县城购置了楼房。刘明文所在的第八村民小组22户家庭,有2l户购买了汽车。

        在景泰县的红水镇、靖远县的靖安乡、北滩乡和五和乡,枸杞种植规模成片。五和乡已发展枸杞种植2.2万亩,户均超过3亩。五和乡白塔村2700亩枸杞2200亩形成连片规模种植,干果总产量2l6万斤,仅此一项,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千元!

        白银市林业局局长魏邦平告诉记者,到20l0年,白银市已发展枸杞种植l2万亩,主要集中在靖远、景泰两县,亩产干果从300斤到l000斤不等,平均在500斤上下,总产量约3万多吨,总产值约l0亿元,种植户获得纯收入约6亿元。

优势产业衍生产业链条

       在景泰县草窝滩镇,镇党委书记石玉磊还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全镇l.83万亩枸杞,年产鲜果近6000万斤,采摘费用平均按每斤0.9元计算,大约需支出5000多万元。

       西和村支书刘明文说,每年6月到l0月产果期,高峰时段全村用工达七八千人,紧张时每斤超过l元的采摘费还找不到人。有外地上大学的姐弟俩,暑假30多天挣了6000多元。

      按此推算,全市l2万亩枸杞,每年采摘费用支出约在3亿元左右!可为6万劳动力提供临时就业机会。

      枸杞种植是生物治碱的有效措施。草窝滩镇在上世纪末引进枸杞种植时,原本就是为了治理日益严重的盐碱地。目前,西和村有l000亩枸杞种植在盐碱地里。“如果种粮食,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刘明文说。

      枸杞种植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白银市的枸杞种植基地多在靖远和景泰北部毗邻宁夏的高扬程提灌农业区,这里干旱少雨,风沙肆虐。大面积的枸杞种植,构筑了白银和兰州北部的生态屏障。

      枸杞种植还带动了包装、运输、农资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刘明文说,枸杞易于栽培,大体上是4.5-5斤鲜果出1斤干果。当年定植的枸杞,干果亩产也有100多斤,可收回成本,略有盈余。如果干果售价达到15元以上,就是高效益产业。

同时,枸杞的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

      白银市林业局副局长张长生说,在枸杞种植销售加工产业链中,每一个链条的开发前景都极为广阔。种植方面,技术和管理形成的产量高低相差2-3倍。果品品质造成的价格悬殊2-10倍!销售环节,500克25元收购的枸杞统货,到超市里的售价大都在60元以上。加工链上,深度开发的效益更是永无止境。兰州理工大学研发的高科技萃取枸杞子活性成分,价格超过了黄金。

      记者曾看到宁夏出产的一种200克有机极品枸杞干果,售价168元,折合每公斤840元!

效益是最醒目的指示牌

      靖远、景泰均与宁夏接壤。滚滚黄河从两县间蜿蜒穿过,茫茫腾格里沙漠在这里却步。靖远、景泰的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靖远、景泰的枸杞果实硕大、肉质饱满、色泽鲜艳、味道甜美,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成为枸杞中的上品。

      2006年,省林业厅将景泰县万亩枸杞繁育推广项目列入全省七个优良乡土树种繁育项目之一,纳入退耕还林,享受政策补助,激发了群众参与枸杞基地建设的热情。2007年来,白银市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政策驱动,利益牵动,科技推动”措施,聚合发展要素,出台优惠政策,整合项目资金,补助农户种苗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2008年,国家林业局把景泰县确定为“全国枸杞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由于枸杞种植的显著效益,靖远县后来居上,发展面积超过了景泰县。

      也有专家认为,枸杞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细致的田间管理和果实采摘让人望而却步,还要防范市场风险。同时,枸杞适应半沙化和盐碱性土壤,并不适宜所有地区。

       目前,枸杞既是白银市北部沙化地和盐碱地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也是白银都市屏障生态圈建设中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项目,“十二五”规划发展到20万亩。

从—枝独秀到花开并蒂

       枸杞遍布我国大部省区,主产于宁夏、甘肃。1999年,宁夏枸杞只有11万亩。2009年底达到63万亩,约占全国的30%,总产量达到7.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直接产值超过20亿元,营销流通和加工企业发展到120多家,保持着枸杞种植和销售加工的“霸主”地位。

        有客商认为,就果形、肉质、色泽和有益成分含量而言,白银的枸杞品质并不亚于宁夏枸杞。按照靖远、景泰和瓜州等地的发展势头,甘肃的枸杞将会与宁夏并称。

       对于白银市枸杞产业今后的发展,白银市副市长卜发生表示:“种植上巩固基地,提升品质;销售上打造品牌,叫响产地;加工上引进技术,壮大龙头。”

       目前,靖远县和景泰县已分别与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省林科院等建立了协作关系,依托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建立了枸杞标准化示范基地,坚持对种植户开展新品种引进、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节水灌溉等方面的培训,并推行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使用农家肥和低毒农药,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研究开发新品种,提升枸杞果品的质量和效益。

       靖远县的甘肃金杞福源生物制品公司和景泰玉杰农贸公司等白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已经在实现无公害栽培的基础上,逐步向生产有机枸杞发展。同时,两家企业都建成了先进的烘干筛选生产线,产品远销国内外。

      “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宁夏中宁是全国最大的枸杞交易集散市场。每年枸杞采摘期,

        全国各大干果和药材批发市场的数十家经销商云集中宁和靖远、景泰,看样收购。由于靖远、景泰货的价格比中宁货高出1-2元,所以,靖远、景泰大部分枸杞都是先流向宁夏,或者被客商直接用宁夏的包装发货。今年,已开始使用标有“甘肃特产”和靖远、景泰产地的包装。

       目前,白银市已先后注册和打入市场的枸杞品牌有靖远县的“高原宏”,景泰县的“景沙红”、“景世红”和“黄河石林”等,其中“黄河石林”牌枸杞成为甘肃著名商标,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摘取甘肃第二届林果花卉展览交易会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枸杞全身都是宝。子,叶、茎、根均可入药,子、叶亦可食用。白银市正考虑建设枸杞大枣一体化贸易集散中心,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4-6个集清洗—制干—筛选—色选—检测—包装—销售于一体的流水生产线,由主要为干果流通发展到枸杞酒、枸杞汁、枸杞籽油、枸杞饮料、枸杞芽菜、枸杞叶茶等系列产品的开发。

       坐落在白银国家高新区的甘肃汇慈本草枸杞开发公司,2009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项目,将依托中国枸杞研究所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对枸杞等特色品种进行全产业链式运作,正在建设国内最大规模的枸杞种植基地和最先进的加工厂。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 

 

靖远高原宏枸杞种植销售合作社,靖远高原宏,靖远枸杞,靖远枸杞蜜,靖远石门大枣,白银高原宏,白银枸杞,白银枸杞蜜,白银石门大枣,甘肃高原宏,甘肃枸杞,甘肃枸杞蜜,甘肃石门大枣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靖远高原宏枸杞种植销售合作社 津ICP备17003424号-1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come-here